2005年倫敦地鐵爆炸案發生后,《華盛頓郵報》頭版刊登了一張普通乘客用手機拍攝的現場圖片,從此新聞攝影報道進入了手機報道、全民報道的新階段。2010年,《紐約時報》攝影師戴蒙?溫特用蘋果iPhone拍攝的戰地攝影作品《駐阿富汗美軍的日常生活》,在美國新聞攝影頂級賽事國際年度攝影比賽(POYi£©中獲得一般新聞類組圖第三名。2015年,第十一屆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華賽)中兩幅移動設備拍攝的作品獲獎。
手機拍攝的新聞圖片在突發事件傳播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2015年8月“天津港爆炸事故”最初就是網民將手機拍攝的現場照片上傳網絡,從而引起媒體關注。手機新聞攝影作品不斷在國際知名攝影比賽上獲獎,并在新聞報道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2013年7月,像素高達4100萬的諾基亞Lumia 1020在紐約正式亮相,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致力于提高手機的成像質量。以手機、平板電腦為代表的掌上新型攝影器材不斷涌現,“掌圖”拍攝、存儲、傳輸、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示正變得越來越便捷,從讀圖時代、網圖時代到掌圖時代,新聞攝影正以全新不同的姿態呈現在世人面前,新聞攝影進入掌圖時代。
其實,用什么拍照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如何拍好新聞照片。
那么,首先必須了解,什么是——新聞攝影
新聞攝影是以攝影圖片的形式對正在發生的事件進行新聞報道。是使用照相機(或手機)對新聞事實作現場紀實的新聞報道形式。攝影圖片是新聞攝影傳播信息的主要手段,主要依靠抓拍完成,其宗旨是說明事件,傳播消息,引發影響等。此外,新聞攝影一般都附有簡短的文字說明,以介紹事件發生的背景和過程等。
新聞攝影的基本任務是報道各種新的事實,屬于新聞工作的范疇。有些人認為新聞攝影與藝術攝影不可相混淆,但縱觀歷史,許多經典的新聞攝影作品在真實地記錄新聞事件的同時,包含了攝影師極高的藝術造詣。
新聞照片是由攝影畫面形象和具備新聞諸要素的文字說明結合而成的,對兩者的要求應力求一致。比如,要求報道的內容應是真人真事,要求表現這一內容的畫面形象也應是真情實景。而決不能在文字說 明上要求服從新聞的真實原則,而在形象表現上卻允許似是而非。
新聞攝影的特點:
時效性
新聞攝影必須體現一個“新”字,它所反映的必須是正在發生的、引人關注的 新聞事實。如政治事件、經濟消息、社會熱點、國際關系以及反映社會生活的紀實性報道等。
真實性
真實性是新聞攝影的生命之所在。虛假的新聞報道只能遭受譴責。
典型性
新聞攝影報道的典型性包含典型事件、典型形象、典型瞬間三方面。
現場感
新聞攝影的的現場抓拍,應以正確反映事件為主,具有較強的現場感;而不應過分雕琢,因追求藝術效果而有損于對事實的報道。
新聞攝影的價值,在于它是新聞事實的真實性與新聞形象的紀實性的統一。優秀的新聞攝影作品,能把新聞價值、歷史文獻價值與形象的審美價值結合于一體。
新聞攝影原則
新聞攝影堅持新聞真實性的原則,同時講究技巧和審美觀點。
對角線構圖(斜線式構圖)
社會新聞的抓拍
一張優質的攝影圖片,無論是用手機拍還是用什么去拍,震撼力都是一張優秀攝影作品的必備要素。如果遇見了十分有震撼力的場景,那么我們就要毫不猶豫把它拍下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是哪里都會發現有震撼力的場景,這就需要我門去觀察生活,去發現。
對稱式構圖
圓形構圖
均衡式構圖
三角形構圖
注意把人物“安放”在興趣點上
我們發現構成畫面的規律性。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攝影眼”。善于發現的人總能在雜亂的環境中找到有規律性的畫面。
講故事
一張有內容的照片,就像看小說一樣,每個人能看到不一樣的故事。我不反對將照片附上一段故事,故事可以為照片增色但并不是說好照片就一定有故事,而且有故事的照片不一定就是好照片。因為攝影畢竟是圖像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