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大橋經營公司綜合部部長 吳藝陶
從事紀檢工作六年多,雖離開紀檢崗位六十三天了,可說到紀委的時候還是習慣性的說“我們紀委…”,甚而現在的同事說起我時也會自然的說“你們紀委…”,開玩笑會說“你是紀委派來的臥底”,唯有此時我會毫不含糊的笑著說,是的,我是紀委派來監督你們的。對紀檢的情感我已深融入骨子里,若不是從事紀檢工作的領導提及讓我寫一寫,其實我真愿意將其珍藏于心??v道出千言萬語,又怎能表達六年多工作的滄海一粟?
記得在離開紀檢工作崗位前,分管領導跟我談話,他語重心腸地說到:紀檢走出去的干部要不同于一般干部,無論在哪個崗位都要永葆政治本色,嚴格要求自己,起模范帶頭作用。也還記得我和紀委書記表態:我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崗位都會不忘初心,會把在紀檢工作崗位上養成的嚴謹、規矩作為業務工作創新、有為的“準星”和“定位儀”,好好工作。
這些年來,集團紀委培養了一些年輕干部分別走向多個管理崗位,而六年多來和我一起共過事或之前的一些老紀檢人也都在各自崗位上兢兢業業。前幾天,遇到我的老領導葛亮,他也說起那時在紀檢監察室一起工作的記憶是他難于磨滅的。其實,正因為是紀檢人的身份,我們堅守立場,永不變色,在任何工作中我們都初衷不變,情懷不變。
加強修養 不斷提升素質
回想起2012年第一次踏入紀檢這個工作崗位,卻仿佛就發生在昨天。初來乍到,自己對于紀檢監察業務是一竅不通。當時的負責人葛亮鼓勵我,只要公道正派,有責任心,多學習,一定可以勝任的。為了能盡快熟悉紀檢監察工作,我迅速對業務知識展開了“惡補”:學習各項黨內法規,每天瀏覽各級紀委、監委網站和紀檢監察刊物,掌握工作動態,經常向同事拜師學藝,虛心取經。同時,我主動要求參加各項工作,通過親身經歷理解和感受紀檢監察工作,慢慢地,我從一個“門外漢”逐步對監督、執紀、問責、調查、處置等紀檢監察業務有較全面的了解,能夠勝任本職工作。
身邊的紀檢人,他們都把學習當成一種責任、一種習慣、一種修養。紀檢人都知道紀檢監察工作政策性強,工作要求極高,擔當的責任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在學習上與時俱進、刻苦鉆研,不斷學習黨中央對新時期反腐敗作出的新精神新要求,不斷學習新領域出現的新知識,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才能適應新時期反腐敗斗爭不斷深入發展的需要。
履職盡責 書寫美好人生
紀檢監察工作就是監督執紀問責,在日常工作中難免會不被人理解。記得有次對機關工作人員進行考核測評中,我和我的同事剛剛完成明察暗訪工作,我們幾人的測評結果滿意率也不是很高,說實在的,我們的心里很難過,不堅持原則就違背組織,堅持原則工作會不被理解,但是最終我們還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繼續履職。
還記得我接到的第一封群眾舉報信,反映黨員干部有關問題線索。這是黨的十八召開后,我們紀委辦理的第一宗案件,也是檢驗我們紀檢同志的時刻。負責人葛亮一邊帶著我和趙玲去請教了市紀委的同志,一邊帶領著我們捧起了工具書,學習辦案程序,了解怎么入手,怎么初核,怎么調查以及怎樣運用哪款條例定性問題,怎樣做好被處分黨員的思想教育等等。最終,這個案子按照程序結案,當事人得到了處理。
這里不得不說我接到另一封“特殊”的群眾舉報信,這封舉報信也是反映某黨員干部有關問題線索。該舉報信連續幾年都在反映該黨員干部的問題,問題線索涉及面廣,涉及人員較多,時間跨度長。接到線索后,科室主任林瑛為了這封弄清楚這封重復舉報信反映內容,放棄休息時間,帶著我和調查組工作人員進行全面調查。但有的離職,有的退休,有的聯系不上,有的因為時間太長,話語前后不一,還有的由于顧及人情臉面,不愿提供有力證據,有的對調查心存疑慮,躲躲閃閃,不敢主動配合,林瑛毫不氣餒,激勵大家:“慢慢來,只要我們耐心細致做工作,工作一定會打開局面。”最終,經過我們多次找有關人員了解情況,多輪案情分析、促膝談心和調查取證,案件成功了結,當事人受到應有的處理。
“寧可得罪違紀人,不能得罪紀和規”是紀委領導對我們的要求。每一個案子事無巨細,是考驗,是歷練,見證著紀檢人辛勤的汗水,甚至辛酸的淚水。在工作中,無論是面對請客送禮等各種誘惑,還是調查案件自己安排開支,我見證了紀檢人始終堅守紅線底線意識,潔身自好。
樂于奉獻 堅守理想信念
紀檢工作艱苦繁雜,工作辛苦繁忙,一年四季都有做不完的工作,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飯,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講奉獻,成了紀檢人最高尚的優良品德; 講奉獻,也是紀檢人人生價值的體現。當你選擇了紀檢監察工作那一刻起,就意味著你選擇了責任,選擇了擔當,選擇了奉獻。
紀檢人的奉獻,體現在認真刻苦的學習之中,體現在嚴肅認真的工作之中,體現在實實在在的生活之中。要想成為一個無私奉獻的人,不能看你說了多少,而要看你做了多少。紀檢人用他們的言行,說明了一切。
2015年清明節小長假,全省多地遭遇當年以來最強暴雨襲擊。4月5日,晚上八點多,趙玲頂著瓢潑大雨,在康泰亞飛停車場查看公車停放情況,等她查完公車回家,身上已經是濕淋淋了。
2015年國慶節剛過,為了協助市紀委辦案,已經晚上11點多了,葛亮還在市紀委反腐倡廉教育基地門前等著接單位協助市紀委調查的同志。其實,這個時候,葛亮已經調離了紀檢崗位,新的紀檢監察負責人還未到任,紀檢監察室只有我一名工作人員,見此情景,葛亮毫不猶豫接受領導安排的接送任務,盡心盡力地完成。
2015年10月,邵洪波同志在任集團綜合部副部長時兼任紀檢監察室負責人。她始終保持飽滿熱情對待工作和學習,每天不僅自己抽時間深入學習紀檢相關業務盡快熟悉工作,更是嚴格要求我,帶著我學,帶著我思考。她顧全大局、敬業作風也影響著我。記得有一天,下班鈴響了,我發現平時都會忙到很晚的邵主任,拿起了包準備出門,邵主任笑著說今天她兒子生日,大家子在外面吃飯…。這時,邵主任電話響了……。我只聽到邵主任說:“好的,明天一定準時送到”,掛完電話后放下包立即向領導匯報,并根據上級要求,給我說明情況后我們馬上開始工作。晚上八點多,邵洪波接到兒子的電話:“媽媽,你怎么還沒到???”“對不起,媽媽臨時有任務,今天可能有點晚,媽媽明年一定陪你過生日”。晚上10點多,任務完成,走出安靜的辦公樓,我們感覺特別輕松。
“藝陶,我們上次去調取的案件相關證據資料,你取回來吧,準備一下,明天我們開始找相關人員了解情況。嗯,我身體沒事,今天就可以回來了”。我接到科室主任林瑛在武漢協和醫院檢查時打回的電話,有些驚訝,我原以為她會住院接受治療,但又有些習以為常。原來,2016年下半年科室除了日常性工作,還有5件上級轉交辦件,非常忙碌,我看到林主任身體狀態不是很好,幾次勸她去醫院看看,她總說,沒事,這段時間案子太多,你也知道紀委辦案的條條框框,像詢問了解情況時必須至少2人同行,還是等忙完再說。這一等等到醫生開的住院單:因甲狀腺問題建議住院。在2014年做過甲狀腺手術,出院后靠藥物控制病情的她沒想到甲狀腺病情會加重,可她放心不下手中未辦理完的案件,拒絕住院。后抵不過年邁父母的“威逼”,只得答應父母向領導請了公休假去武漢診治。誰知她只去了一天時間又迅速趕回來上班,未休的公休假也奉獻給工作。去年,林主任她兒子地理生物中考完就抱怨道:“媽媽,同學考試都有媽媽陪伴,可你倒好,我考完還要等你吃飯。天天只知道加班,明年我中考你必須陪我……”。今年,為了彌補對兒子的愧疚,她請了3天公休陪參加中考的兒子。
…………
由于集團紀委人員少,工作任務重,長期的加班加點,使得紀檢人一直保持著超負荷的運轉,堅持戰斗在工作一線。“稱職的公家人,不合格的自家人”,或許是紀檢人最真實的寫照。
黨的十八大召開以后,這個行業開始以一種嶄新、堅定的姿態給我這個紀檢人帶來一波又一波的震撼。反“四風”、老虎蒼蠅一把抓,我們國家的每一個行動都緊緊牽住了所有人的神經,而作為這個進程的直接參與者,第一次,我真真切切得感受到,我們紀檢工作者并不僅僅是辦案子,搞宣傳。原來,我們肩上的擔子是那么沉,那么重。
紀檢工作大多比較辛苦,工作性質有一定的隱蔽性,工作效果難以引人注意,常常只能做無名英雄,一直想為紀檢工作,為曾經的戰友們寫點什么。直到今天那些日常中普通而又特殊的場景如電影般在我腦海中自然回放,我才恍然發現,一切早如烙印般刻進了我的骨血。有領導對我們做有為、有威、有位的“三有”紀委人提要求的畫面;有我跟林瑛主任揣著舉報信小聲交談的場景;有我跟紀檢監察室主任、主體辦的同事們在節日不休息到各單位、部門明察暗訪的鏡頭。這一幕幕一樁樁,都是紀檢這個行業帶給我的甘與樂。
六年紀檢人、終身紀檢情,此段經歷,受益終身,如今雖然已經離開紀檢崗位,離不開的是深深的“紀檢情結”。我將帶著在紀檢崗位上積累的工作經驗和寶貴財富,在新的工作崗位,不忘初心,盡心盡力完成組織交給的各項工作。